
張忠謀也反對蔡政府推動的「五+二創新產業」政策,並認為一些需要大市場支持的企業轉型,「台灣已經錯過,現在也趕不上」。
蔡政府將投注大量資源扶植五+二產業,作為台灣產業轉型的關鍵。五大產業包括物聯網(也稱為亞洲.矽谷)、生物醫學、綠能科技、智慧機械與國防產業,後來加上高附加價值的農業與循環經濟。
張忠謀多次對總統蔡英文的產業政策提出不同觀點,昨天他交大EMBA廿周年的演講中提到,經濟成長是私人企業的責任,企業得增加附加價值,政府必須把基礎建設如水電、土地、交通、法令架構等做好,不要用政策主導產業要往哪裡發展,「五+二(創新產業)我是相當反對」。
張忠謀舉例,一九九七年竹科電力不穩常跳電,有次遇到李登輝總統請求幫忙,李登輝直說「這是政府的工作與責任!」張忠謀很開心政府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,這是政府該有的態度。
張忠謀認為,企業最該追求的成長是附加價值的成長,而非營收成長;營收等於企業的收入減去支出,若要增加附加價值,企業就應將餅作大,增加投資與人力,當中的捷徑就是創新。
張忠謀佩服星巴克,他說,近五十年來最有經濟效益的創新,是商業或服務模式的創新,例如星巴克以提升咖啡品質提高價格,讚賞「星巴克將兩毛錢的咖啡變成三元」,星巴克規模得以快速拓展全球非常了不起。
他提醒,創新就是改變,創新要做,不只是想或講;創新是中性名詞,不一定是好的,也有可能闖大禍,但假如保守、不嘗試創新,就不會創新,只要想辦法避免壞的創新。
張忠謀被問到企業怎麼轉型時表示,網路時代需要大的本土市場,像大陸已出現天貓、騰訊、阿里巴巴等,台灣已錯過這波熱潮,也沒有本土市場的條件;而且講轉型容易,做很難。以台積電來說,並沒有轉型必要,營運與服務模式都禁得起考驗。